全球经济何时复苏?相信每个跨境人都想知道答案。
去年,疫情反复、通胀忧虑引发流动性收紧、俄乌冲突持续……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令全球经济陷入寒冬。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跨境企业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不得不缩减开支。而裁员,成为了他们眼下自保的手段之一,其中电商巨头亚马逊也不例外。
据了解,今年亚马逊裁员规模继续扩大,超1.8万人的裁员人数已经成为这一电商巨头28年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
亚马逊宣布2023年全球裁员18000人!
全球经济“寒气”正在传递到亚马逊身上。
去年7月,亚马逊市值达到1.88万亿美元的高点。而截至今年12月18日,亚马逊市值仅为8939亿美元,一年时间,市值缩水超过1万亿美元。
意识到了未来的风险,亚马逊宣布大裁员,以便抵御经济寒冬。亚马逊于上周三表示将裁员超过18000名员工,高于该公司最初计划的裁员人数。
亚马逊CEO Andy Jassy发布声明称,有多个团队受到影响,大部分裁员涉及亚马逊商店与人员、体验和技术(PXT)部门,将超过18000名员工,亚马逊计划从1月18日开始与受到影响的员工沟通。
而如今裁员规模继续扩大,超1.8万人的裁员人数已经成为这一电商巨头28年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足以让无数人震惊不已。此后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证实了这个消息,并且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归咎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他表示:“任何拥有多年历史的公司都会经历不同阶段,它们并非每年都处于扩张模式。由于过去几年招聘速度很快,为保证未来投资并确定客户满意度,大范围裁员是这个过程的结果之一。”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亚马逊员工为56万人,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员工人数已达约160万人,3年内增长了186%。
疫情的爆发,消费者纷纷涌上线上购物,亚马逊开始大面积招人尤其是物流网络人员以满足暴涨的消费者需求。然而疫情的平复、经济的衰退,消费者开始理性消费,亚马逊的净利润也有所下降。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的话,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电商巨头如今正在遭受重创,并且为缓解自身压力而不得不选择勒紧裤腰带生活的尴尬处境。
为此,亚马逊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更大规模裁员行动。
市场持续低迷,身处困境下的除了科技巨头还有广大的跨境卖家,据调查显示,2022上半年有55.3%的跨境公司出现了裁员情况。
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之下,许多企业都在艰难中生存,“活下来”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识。
如何熬过当前的市场寒冬,成了每个跨境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裁员不是唯一出路 跨境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转行、退场,这是今年发生在不少亚马逊卖家身上的真实故事。身处跨境行业变革的当下,卖家们靠什么继续自己的跨境之路呢?
对此,有卖家分析道:大部分退场的卖家都是因为现金流极不健康,钱全压在货上,然而订单量下滑,回款跟不上,最终资金断裂,含恨离场。
那么,我们跨境卖家又应如何渡过这个难关呢?
对于市场形势判断需要具有科学性。面对跨境行业变化时,及时调整应对战略,不突进;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局面,更要将求生存作为第一要务,这考验的是企业决策者的能力。尤其是在推新上,前期做好市场调研,切不可盲目激进。
卖家的日常运营,务必做好降本增效,细抠每一项运营成本,包括公司日常开销,别小看这些,聚沙成塔,省出来的都是利润;优化运营流程,提高人效,例如通过工具缩减业务沟通成本、时间成本。
产品开发和运营上需要打造护城河。想要逃脱亚马逊内卷,只有打造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追求产品创新、质量、服务的全方位发展和提升,才能让自己摆脱无尽的价格战。
纵向对比下,跨境行业今非昔比,卖家处境远不如前几年。然而,横向对比后,我们会发现,跨境行业其实已经比其他行业要好很多。
而走上裁员这一步,想必并非企业运营的初衷,这也在告诫我们,作为企业员工,竞争力决定着自身是否可替代,只有自己足够重要、足够强大,才不会在跨境行业颓靡时被抛弃和淘汰。
而企业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稳扎稳打,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大家对亚马逊的话题感兴趣,乃至希望进一步了解亚马逊品牌出海的成长之路,都可以添加海小妹微信,和我们取得联系。新兴电商品牌都在发力TikTok,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更不能放过这个红利!
微信咨询
以上就是本期的海猫荟分享,如果您想开启亚马逊跨境电商开店、运营服务,欢迎在海猫荟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哦,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海猫荟。
关注海猫荟微信公众号